首页 市县动态 内容详情

把光明灿烂的火炬传下去

——记南通“寻访革命遗迹,传承红色基因”专题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1-09-06 15:57:12 来源:教育关工委网站



南通是革命老区,1921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对敌斗争中,大批革命先辈为了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1922年第一个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南通籍人吴亚鲁开始,无数优秀的南通儿女为共产主义理想和新中国的到来,赴汤蹈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广袤的南通大地处处留下了他们浴血奋斗的印记,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乡镇、村社、学校遍布这块土地。一段段凝重的历史,一个个闪亮的坐标,一遍又一遍地向后人们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滋养、引领着一代代南通人。2019年春季,经过认真、广泛的论证,南通市教育局关工委决定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寻访革命遗迹,传承红色基因”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全市各级教育关工委,组织老同志带领中小学生、青年教师寻找当地革命遗迹,收集革命史料,整理、撰写革命先辈事迹、革命事件始末,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经过二到三年的努力,建立星罗棋布的德育教育基地,编写具有南通特点的地方德育教材。

2020年4月,南通市教育局发出专门文件,明确要求“寻访革命遗迹,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作为近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认真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求发挥老教育工作者的优势,动员发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组织、管理,带领学生开展寻访、征文、演讲、撰写文稿等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建立了由分管领导负责、关工委和德育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精心制定活动方案,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组织发动以及过程中的联系、督促、检查等工作。

一、广泛、深入发掘红色资源

2019年暑期开始,各地各学校从实际出发,纷纷组织离退休教师、在职教师(也有部分学生家长),带领中小学生,对所属学校覆盖的区域进行实地寻访,参观烈士陵园、纪念碑塔,走访当地史志部门,追寻地名、校名的由来,访问高龄老人,力争全方位、无死角地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的斗争遗址遗迹。活动中,师生们不仅访问了当地人们熟悉的遗址遗迹,而且还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甚至面临淹没于历史之中的遗址遗迹或历史故事。海安市沙岗、南莫一带,流传着一位无名英雄“朱小鬼”的故事。1947年1月,紫石(海安原名)县团与姜北、沙岗、台南三个区队200多名战士在高家垛(今海安南莫镇高杨村)一带与国民党军队及自卫队、还乡团约700多人发生遭遇战,战斗持续近一天一夜,十分惨烈。年仅18岁的“朱小鬼”随所在区队参加了战斗,并在战斗中奋勇杀敌多名后被捕,“朱小鬼”受尽折磨,坚强不屈,被敌人杀害。“朱小鬼”的大名是什么,家在何方,隶属何支队却无人知晓。这次寻访活动中,海安市南莫镇退休教师陆增旺遍寻当时战役发生地周边以及三个区小队所在地的好几个乡镇,走访多名85岁以上老人,终于找到当年与“朱小鬼”一同战斗的一位老革命,通过这位老人了解到“朱小鬼”的真实姓名、家庭住址以及被捕前后的详细事迹。现在,这位名叫朱永同的年轻烈士已列入《姜堰区烈士英名录》(朱永同烈士的家乡现隶属泰州市姜堰区)。海门区裴蕾村由烈士裴蕾姓名命名,1943年,年仅23岁的裴蕾在与日军战斗时不幸牺牲,但现在很少有人了解他的英雄事迹。海门万年初中关工委主任、退休老校长施侨几经辗转,找到同裴蕾一起战斗过的老党员陈勇,老人十分激动地回忆起当年与裴蕾生死与共的战斗生活,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裴蕾在与日伪军战斗中壮烈牺牲时许多鲜活场景。然而事隔不久,当施侨整理好材料再去请教陈勇时,90高龄的老人却去世了。施侨深有感触地讲:“寻访革命遗迹,征集红色印记,就是跟时间赛跑”。

师生们的寻访活动,在许多地方还受到当地政府、民政、地名、史志等部门甚至许多普通群众的关注、支持和帮助。海门党史办原主任、年近九旬的俞茂林,为方便寻访工作,带病编写了“海门烈士命名地名考”,详细列出了118个烈士命名的乡镇村及学校道路等,并提供了关可供查找的书籍资料。海门区水利局原总工程师黄志良,奉献出珍藏几十年的老地图。这些地图有解放初的,也有60-70代的海门行政区域图,上面有烈士命名的乡镇村,他重新核对作好标记,是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

寻访活动于2020年暑期告一段落。经初步统计,全市有9702名离退休和在职教师、78411名中学生和98794名小学生参加寻访,合计寻访红色遗迹(含烈士家乡)610处。 

二、去伪存真、细心梳理,打造精品地方德育教材

2020年8月,“寻访革命遗迹,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的寻访工作基本结束,各地合计收到寻访文章2486篇。把这些第一手宝贵资料保留下来,并转变为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乡土教材,是这次活动的重要一环。南通市教育局关工委部署,以县(市、区)为单位,搭建以老同志为主体的工作班子,进行资料整理、甄别以及文字编辑,并在2021年7月前完成地方德育教材《在南通这块土地上》一套7册丛书的编印出版工作,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各县(市、区)大体在2020年的7、8月份开始这项工作。尊重历史是这次编辑工作的基本原则,被编入书的每一份文稿不仅都经过认真的查证,而且在当地都有一个历史遗迹为依据,并配有相应的照片作为印证。盛夏时节,老同志们冒着酷暑,一个个地点实地复访,一篇篇文章核对甄别,不放过任何可能的不实之处。2020年年底,按照地区划分的7个分册的文稿基本完成,图片的采集工作也告一段落,各地区的文稿和图片陆续在春节前汇总到市教育局关工委。关工委的同志们费尽心力,从文章的顺序、插图的编排、再到封面的设计,大家亲力亲为,一次次讨论、一遍遍修改,前言后记几易其稿。丛书交付排版后,前后三次印刷样书,细心校对,勘误,终于在五月底,一套七册的《在南通这块土地上》编辑成型,六月印刷成书。6月22日下午,南通市教育局隆重举办《在南通这片土地上》首发式,全市教育系统约600人参加活动。 

三、铭记历史,传承初心,深入开展地方革命斗争史教育

这次大规模组织“寻访革命遗迹,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目的是引导我们的孩子再次回望历史,进一步深切感受先辈们对革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调整对生活的感悟,加深对人生的理解。活动中,各地学校关工委组织学生参与寻访,让学生亲临现场,受熏陶、受教育。在寻访活动的同时,各基层关工委通过开展记录寻访过程、拍摄寻访故事、撰写寻访体会等各种活动,抓住育人机会,扩大活动影响。两年中,中小学有超过十七万名学生参加寻访活动,并撰写心得笔记61515篇,有90余篇心得笔记在当地报刊发表。崇川区通师二附、崇川学校等将寻访过程和寻访感悟定期通过学校公众号向广大师生、社会、家长广泛宣传,反响良好。海门区将寻访过程和寻访中采集的革命故事录制视频,在全区40多个校外教育辅导站播放,受教育面更广。南通中学梳理、挖掘校园内外红色遗址、遗迹多处,还将校园内的三处遗址做上显目的标牌,引师生和外来参观者驻足、思考、受教育。

7月22日,南通市教育局关工委在各基层关工委113场演讲比赛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市“寻访革命遗迹,传承红色基因”中小学生演讲比赛,参加演讲比赛的选手们用生动的语言展现红色故事,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对英烈的缅怀,以饱满的热情倾诉对党对祖国的热爱,表达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党的好少年的炽热情感和坚定信念。

7月初,南通市教育局关工委陆士冲、苏大伟两位老同事将《在南通这块土地上》寄给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同志,并向顾秀莲同志简要汇报了活动过程。很快,两位老同志收到了顾秀莲同志的亲笔回信,信的全文如下:

陆士冲、苏大伟同志:你们好!送来“在南通这块土地上”系列丛书收到,谢谢你们。你们组织大批老同志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大好事,把我们南通市所属市、县、区革命遗迹、革命前辈及百姓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奉献,整理成书。用这些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让年轻一代懂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学习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继承伟业,开拓前行。我看了一些,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你们开展“寻访故事演讲”等活动很好,一定能取得很好效果。最后,请代我谢谢县(市、区)的组织领导者。祝身体健康。

顾秀莲 2021年8月9日

收到顾秀莲同志的来信,南通市教育局关工委当即通过微信群向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的老同志们作了传达,组织了学习。老同志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顾秀莲同志的来信,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我们关心下一代工作者深深的关怀,殷殷的嘱托。

目前“寻访革命遗迹,传承红色基因”专题教育活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前期寻访遗迹、编写教材的工作为这项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活动远未结束。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他们计划将“寻访革命遗迹,传承红色基因”专题教育活动,作为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长长久久进行下去,目前下一阶段的活动正在策划准备之中。

老同志们表示:要以顾秀莲同志来信精神为动力,将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做好。人生不是一根短短的蜡烛,而是一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青少年更添民族复兴斗志,看清来路,坚信未来,继承伟业,开拓前行。(南通市教育局关工委)



您是 29121633 访问者

云服务支持:路特云媒体融合平台      技术支持: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