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动态 内容详情

泰州市海陵区教育系统“五老”宣讲团走进社区开设暑期公益课堂

发布时间:2023-08-20 16:35:50 来源:教育关工委网站


         泰州市海陵区教育系统“五老”传统文化教育宣讲团与泰州市实验小学关工委“教师妈妈”志愿服务团队国学组携手,走进京泰路街道泰康社区暑期公益课堂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宣讲员们以赏析古诗词为载体,紧扣思维、文化和生活实际这条主线,采用有趣、有识、接地气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图片1.jpg

  “五老”传统文化教育宣讲团成员、实验小学关工委主任丁正后以“读古诗,强思维”为题,作了首场宣讲。他先带领孩子们朗读、理解卢伦的边塞诗《塞下曲·月黑雁高飞》,并启发思考:这首诗有没有不符合常理之处?一下子激起孩子们的兴致。然后,引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质疑诗,为孩子们讲述生活中的科学故事,提醒孩子们不仅要好好读书,更要勤于思考。在此基础上,丁老师再引入王维的《使至塞上》,孩子们的思维悄然打开,发现“大漠孤烟直”好像不太合常理。在他的引领下,孩子们一步一步探索着古诗中的奥秘,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丁正后的精彩宣讲吸引了不少家长和青年教师到场旁听。他甘于奉献的精神更是感染了许多中青年教师。不少中青年“教师妈妈”积极加入传播传统文化行列,成了“编外”宣讲员。

图片2.JPG

  实小关工委“教师妈妈”志愿服务团队国学组组长丛龙梅引导孩子们读古诗,学劳动。她选择了李绅的《悯农二首》,让孩子们从细节上体会种植粮食的实际辛苦,提醒他们要爱惜粮食。接着,她引入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拓宽劳动的形式和内涵;借鉴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强调劳动的心态和快乐。“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看着很是隆重。可是话锋一转,‘草盛豆苗稀。’他竟然把田种成了那个鬼样子。但绝不影响他把这份快乐写成流传千古的名句……” 孩子们被丛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逗得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图片3.png

  青年“教师妈妈”李晨、季慧、尤俊芳带领孩子们读古诗,赏名曲、猜游戏、品茶道。家住外地的青年教师甘彩琴、陈魏莹特意赶来和孩子们一起读古诗,知民俗、享美食。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实小青年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增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6.jpg

       苏陈实验小学关工委“五老”志愿者服务团队,多年来一直为苏陈镇苏陈、茶庵、双岸等社区寒暑假公益课堂的孩子们辅导书法。今年86日上午,海陵区教育系统“五老”传统文化教育宣讲团特聘宣讲员、海陵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鸿谋先生,再次如约走进苏陈社区梦园公益课堂,为孩子们宣讲自己苦练书法的经历。他告诉孩子们“学习书法首先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书法讲究的是‘正’,握笔姿势要正确,站、坐的姿势要正确,写的字要端正。”接着,刘老先生指导孩子们练习写‘正’字。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逆锋向左轻起后折向下轻顿,折向右铺毫,用中锋缓行……”孩子们练习时,刘老手把手地指导。最后,他向每位孩子们赠送了近期书法作品,勉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踏实学好本领,争做强国小主人。宣讲结束后,“五老”志愿者刘文军、朱义生、汪维林、申祖鹏分别指导孩子们练习软笔、硬笔书法。

据了解,海陵区教育系统“五老”传统文化教育宣讲团与区属各中小学关工委“教师妈妈”志愿服务团队合作,根据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利用传统节日和学校德育阵地、校外教育辅导站等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精品项目。初步统计,今年暑期海陵区教育系统传统文化教育“五老”宣讲团联合各学校青年“教师妈妈”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公益课堂传播传统文化122场次,受众约2760人次。



您是 31503316 访问者

云服务支持:路特云媒体融合平台      技术支持: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