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中秋暨国庆节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14 10:19:45 来源:教育关工委网站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华灯初上,家国同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6周年华诞与中华民族传统中秋佳节交织之时,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在岔路学校开展了以“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中秋暨国庆系列庆祝活动。
本次活动面向六个年级师生,部分家长学校片长和家委会成员参加,学校关工委精心设计了贴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的实践项目,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童心中生根萌芽,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血脉中赓续传承。全校师生满怀赤子之心,在知行合一中深刻领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时代内涵,将个人成长的涓涓细流融入时代发展的浩荡洪流中。
一年级:与国旗同框,爱国情怀从“心”定格
对于初入校园的一年级“小豆包”们,学校巧妙地将爱国主义这份情感具象为一面面飘扬的五星红旗。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走向社区、广场,寻找那一抹最鲜艳的“中国红”。镜头前,他们笑容灿烂,眼神中满是对祖国的纯真热爱。一张张照片不仅记录了孩子们与国旗同框的珍贵瞬间,更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
二年级:巧手制物件,传统文化在“指”间传承
团圆、和谐是中秋佳节的核心意蕴。二年级的队员们化身“小小工匠”,利用家中的彩纸、彩泥等材料,展开奇思妙想。灵巧的小手折叠出造型各异的花灯,剪裁出玉兔、圆月的窗花,捏制出一个个精致的月饼。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对“团圆”的理解和对“幸福”的感知。在动手实践中,他们不仅锻炼了创造与协作能力,更亲身触摸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肌理与温度,那份源于血脉的文化自信,在指尖的翻转跳跃间悄然建立。
三年级:诗韵寄相思,家国情怀于“声”中流淌
三年级的队员们精选了“月亮”与“思念”相关的诗词,用清朗的童声录制诵读视频,将语言之美与情感之真完美结合。镜头前,他们或意气风发,或深情款款,将古人对明月的咏叹、对团圆的渴盼演绎得淋漓尽致。而视频结尾那句真情告白,更是用朴素的言语道出了中秋最本真的温暖。诗词的韵致与现实的温情在此刻交汇,深化了他们对“家国一体”血脉亲情的感悟。
四年级:寻访红色印记,革命精神于“笔”端绘就
四年级的队员们通过“红色地标寻访”打卡行动,开启了一扇通往峥嵘岁月的大门。他们或结伴而行,或在家人的陪伴下,走进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抑或聆听抗战老兵讲述那“最难忘的战斗瞬间”。随后,孩子们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倾注于笔端,绘制成一张张精美的“红色记忆卡”并配上工整书写的感人故事与真挚感悟。图文并茂间,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红色的记忆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成了可感、可触、可画的精神图腾,激励着新一代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五年级:书信抒胸臆,感恩致敬以“文”载道
五年级队员们在“写给亲人/民族英雄的一封信”活动中的表达更趋于内省与深刻。一方信笺,承载千钧,有的孩子写给父母,感念亲恩,细数成长中的点滴关爱;有的孩子则选择与历史对话,致信民族英雄,表达对先辈披荆斩棘、开创盛世的敬意与继承遗志的坚定决心。透过一行行工整的字迹、一句句肺腑之言,孩子们学会了感恩,明晰了责任,树立了志向。这一封封书信,是情感的纽带,更是精神的接力,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
六年级:自然拓印送祝福,生态理念与“美”相融
六年级的队员们在“自然材料手作贺卡”的活动中将美育、劳育与环保理念融为一体。孩子们漫步自然,捡拾落叶与花瓣,通过古老的植物拓印技艺,将自然的纹理与色彩永恒地烙印在纸上,再配上对祖国、亲人、师友的真诚祝福,制成了一张张充满生态智慧与人文温度的贺卡。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对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寓意着新时代少年将以绿色、创新的方式,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岔路学校2025年“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双节主题教育,在队员们共同的努力下成功落下帷幕。通过此次系列活动,全体学生不仅巧妙地以“中秋”这一充满温情与哲思的传统文化意象为脉络,将爱国主义的宏大叙事与家国团圆的具体情感深度融合,也在实践体验中弘扬了民族精神,凝聚了奋进力量,奏响了一曲和谐动人的家国同心圆乐章。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