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人 扶“心”扶志
发布时间:2023-09-14 13:37:41 来源:教育关工委网站
在国家强有力的扶贫政策推进下,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扶助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文化、劣势文化中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仍深深烙印在不少学生内心,他们中有不少人自我认知偏差、自我价值感不高、人际问题突出、学习自我效能感低,因而在这个群体中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也高。为助力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扶志扶智,2019年起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关工委认真谋划并有序推进“养心、养德、养学、养能”等“四养行动计划”。
学校关工委每年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资助中心比对相关数据库,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典型心理问题和思维特征,组织老教师探索以“心”育人、扶“心”扶志的有效路径,研发专项团体辅导方案,并持续为这个特定群体服务。
前期,学校关工委对“养心行动”中2020-2022年3期“遇见成长训练营—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专项团体辅导参与者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问卷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三期的统计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验证了养心专项团体辅导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水平有着积极干预效果,能有效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自我意识是个性心理中的控制系统,自我认同感和自尊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个体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和较高而稳定的自尊水平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扶志”的关键所在。
“遇见成长训练营”采取整合技术团体辅导形式,每期8周,每周3学时,由项目主研老教师亲自辅导。为不增加学生额外课业负担,也为增强帮扶的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关工委申请将该项目纳入学校公选课,计1.5学分。该课程深得参与学生的喜欢,学生刘某坦言:通过本次团辅,我自身改变了许多,从起初的内心胆怯、时而焦虑变得活泼开朗、积极向上!我对身边同学的态度不再冷漠,而是越来越友好,帮助同学解决难题也主动了,不再纠结了。现在,同学们都能感受到了我的热情与友好,主动约我一起踏青,一起野炊......让我体会到了发自内心的快乐! 学生于某说:在这里打开了自身的心结,想说的就表达出来,不再压抑,更加自信。对人际关系也不再执着,顺其自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格局一打开,心态平和了,收获了一群好朋友。韩同学曾经自认为是一个缺乏活力、浑浑噩噩、看不到生活希望的人,经过团辅发现自己原来可以更好。她表示团辅理论很实用,可以理清自己,让堵塞的层面打开,感受到自己鲜活的生命力。像刘某、于某、韩某这样的转变并非个例,成员在学习小结中普遍认为自己在自我觉察、自我认同、自我接纳、自信程度、换位思考、与父母或同伴关系、对未来有希望有计划等方面有明显收获和改变。每次结课时,同学们都会为见证自己和他人的成长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纷纷表示希望学校能多开些这样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