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长学校 内容详情

家长应做立德树人以身作则的模范

发布时间:2024-04-19 14:38:20 来源:教育关工委网站



2021年10月21日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早的场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说孩子是父母的作品,那么父母就是艺术家,就是雕塑家。父母的任务就是要把自己的孩子雕刻成一座完美的、具有灵性的雕像。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家都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吧?曾子(前505-前435),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的弟子之一。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书。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到街上去,她儿子哭着也要跟着上街。曾子的妻子哄骗儿子,说,“你回去,等妈回来给你杀一头猪”。曾子看见妻子从街上回来,赶紧抓住一头猪要杀,妻子见状制止说:“我只不过是与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懂事,你不能随便和他开玩笑,你说杀猪而不杀猪,是在欺骗他。做母亲的欺骗了儿子,儿子长大了也会学会欺骗别人。”于是曾子马上把猪杀了,给儿子烧肉吃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孩子第一任启蒙老师的家长,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很大的作用。在孩子的面前,家长应处处以身作则,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别看杀了一头本可以继续养下去而赚更多钱的猪,眼前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从教育子女的长远利益看,这非常值得,大有好处。          

  一个孩子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到长大成人,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上辈的教诲和指点。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下来,他的心灵是纯洁的,他看到的天是湛蓝的,他周围的空气是清新的。但为什么在以后的成长历程中,有人成为独当一面的国家栋梁,有人却碌碌无为,甚至成为国家和人民的罪人呢?归根结底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人为和环境造成的。纵横上下五千年,望子成龙历来是成千上万父母的期盼。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孟子(前372-前289)的母亲是千千万万父母的代表,她的教子方法别具一格,发人深省。

我们再说说《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非常新奇,一会儿学着死者的亲人哭哭啼啼,一会儿学着吹鼓手吹吹打打。孟母看到儿子的这副怪模样,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样的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他家坐落在闹市区,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孟子天天在街上闲逛,学着商人们的叫卖声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孟母觉得家居闹市也不利于孩子学习,于是又把家搬到城东的学堂对面。学堂里的读书人有学问,懂礼仪。学堂里书声琅琅深深吸引了小孟,于是,他就进了这所学堂上学。孟子年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三次搬家,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虽然良好的客观环境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重视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道:“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我怀这个孩子时,酒席摆的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就是胎教啊。如今邻居杀猪本不是给我的孩子吃,而我却欺骗了孩子,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自己的这次过失,孟母真的去了邻居家买了猪肉给孩子吃了。                    

  还有一则故事叫做《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孟子少年读书时,刚开始并不用功。有一次孟子对学习感到厌烦,不到放学时间就逃学回家,母亲当时正坐在织布机前织布,见到逃学回家的孟子,心里十分恼火,拿出剪刀,一下子就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孟子见状十分害怕,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不专心读书就如织好的麻布断了一样,布断了就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努力,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黑,刻苦读书,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圣人。      

可以说,自古以来,如何教育好孩子一直是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然而,良好的愿望并不一定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孟母断机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为人们所称颂,那就是独特的教育方法,改变了年少不学的孟子。面对孩子的犯错,不少家长相信的就是空洞的说教,责骂棍棒。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了。我们应该向孟母学习,少一些大而空的说教,通过具体细微的实例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这种以事说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孩子真正深刻理解事物的内在道理和父母的良苦用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多用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说话,让孩子领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真正做到“教子成才”,而不是“逼子成龙”、“逼女成凤”。

2022年上半年,我们在全区31所中小学做了一次家庭教育方面的调研。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在家庭教育中,他们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特有的耐心和细心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塑造孩子高尚的人格,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十三中金分校初三(7)班杨铠睿同学的爸爸是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优秀法官。不管在什么场合,杨铠睿同学父母的言行举止都非常得体大方,他们诚实守信,尊重长辈,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从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孩子的爸爸作为南京市仁爱义工队的一员,经常带孩子参加捐资助学、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他们还为孩子订了《读者》、《译林》等杂志。闲暇时间,他们很少看电视,父母常常各自捧着一本书在客厅里看着。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也非常喜欢阅读,他们的家庭也很荣幸地被评为第二届玄武区《书香家庭》。    

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初一(6)班王鹏栗同学的爸爸总结了他在家庭教育中的六点做法:第一,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第二,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第三,从小就告诉孩子做事要细心认真。第四,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五,从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第六,多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      

  第九初级中学初一(4)周可欣的妈妈王燕给我们分享了她以德带娃的小故事。王燕说,孩子还在上小学时就放手指导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了。如叫她洗菜时,会仔细告诉她洗菜的流程以及怎样洗能更好地降低农药残余,而不是仅仅一句:把菜洗了。  

王燕谈到,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是靠着枝枝叶叶的小事积累的,家长要在孩子接受是非观念的敏感期,及时进行引导,及时给予纠偏纠错。她说了这样一件事:女儿和我都爱吃榴莲。一次,女儿把家里仅剩的一碗榴莲放到书桌上想自己吃。当我从书桌旁边经过时,她悄悄把那碗榴莲推向了远离我的地方,目的是想独自一人享用。女儿的这个举动触动了我,因为她也知道妈妈是十分喜欢吃榴莲的。我马上问她为啥推碗,心虚的她很难堪,便立刻道歉:“妈妈,对不起,我是怕您碰翻碗,你来吃吧”。然后把碗捧到了我面前,惭愧地笑了。我立马补上了一句:“本来就是留给你的,但你的动作是不是不漂亮啊?”,“Yes,mom.我学孔融让梨”。女儿一个大敬礼,把我逗笑了。从那以后她再没有出现那种自私的行为。在谈到自己以德带娃的体会时,王燕深有感触地说:家教既是孩子的“源头教育”,又是“终生教育”,更是“底色教育”。古语说得好,“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我们要为孩子打好“底色”,厚植良好家风的沃土,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南京市逸仙小学有一位孩子的妈妈叫刘秀娟,她谈到了在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家长必读》的指导下科学带娃的体会。她深有感触地说,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培训上岗,唯独家长这么重要的角色,它没有正规的岗前培训,只能靠我们自觉进修,慢慢感悟。《家长必读》一书像一场及时雨,解救万千对孩子教育迷茫的家长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几乎人人都喊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面对升学的激烈竞争,做家长的的确压力山大,读了此书“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个性”一章后,在压力得到疏解的同时,我更加增强了对孩子培养的信心。书中在谈到培养孩子优良个性时特别提到的“多元智能理论”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在家庭教育中,我以前并没有特别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我与孩子相处的模式是我急他不急。孩子总是慢慢悠悠,磨磨蹭蹭,老是惹得我忍不住大吼大叫。读了此书后,我认识到自己错了。我试着慢慢地培养耐心,改掉了我的大嗓门,这时我欣喜地发现了孩子的很多优点。他性子虽然慢一点,但他遇事沉稳不着急,做事有条理,有自己的想法,这也很难得啊。《家长必读》真是良师益友,它让我认识到培养孩子个性的重要性,并指引我科学带,带出好娃。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时,为了教孩子识字,我就给他装了个识字APP。因为场景设计得好,并且属于寓教于乐型,所以孩子很感兴趣,高高兴兴地养成了每天识字的好习惯。以至于有一天走在路上,他看到墙上的大标语便大声读了出来。     

 在去年上半年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 

1.孩子痴迷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不少孩子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不当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学习。家长们对此忧心忡忡,他们不知道,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的网络时代,孩子们如何既能合理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又能抵御虚拟世界的诱惑,而不成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奴隶,才是重要的。

2.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孩子从小学五、六年级,当然也有从初一开始就进入青春期了,这个时间段的孩子敏感,情绪容易激动,他们爱钻牛角尖,老是和父母对着干。家长对这样的孩子教育无所适从,苦恼不堪。他们对孩子骂又骂不得,打又打不得,把握不了教育的尺度,有的家长说,批评轻了吧,不起作用;批评重了吧,又怕孩子一颗脆弱的心吃不消而走极端。  

3.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在重组的家庭中生活。不少孩子缺少父疼母爱的感觉,他们思想上缺少关爱,情感上缺少呵护,心理上缺少沟通,常常拘谨沉默,情绪抑郁,封闭自卑。我区一所中学初二有一位同学来自单亲家庭,处于青春期的他缺少家长的教育与引导,又有同学笑话他来自单亲家庭。有时他就会以身体触碰女生,欺负她们。学校班主任,心理老师,法治副校长都加入到对他的帮教队伍中去,虽说该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大家知道,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教育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 

1.手机网络是把双刃剑。它既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利,却又常常被视为洪水猛兽。手机的普及,网络的兴起制造了一个纷乱迷乱虚幻缥缈的网络世界,虚拟世界里的新奇和点,往往让人着迷,成年人尚且不易逃离,很多孩子更是难以舍弃。许多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也无能为力。个人的能力在时代的潮流面前,有时就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指导了学校应如何加强学生手机管理的工作。

   在帮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方面,学校要管起来,家庭教育更要管起来,只有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较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教育部在预防沉迷网络的《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对全国的中小学生家长提出了“五要”的建议,一要善于引导重视监督,家长要强化监护职责,养良善之心,树自卫之识,戒网络之瘾,辩不良之讯;二要重视表率树立榜样,家长要重视网瘾危害,懂得预防的策略,远网游之害,读有益之书,表示范之率;三要常陪伴增亲情。家长须营造和美家庭,增亲子之情,理假日之乐,广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四要导心理促健康。家长须关注孩子情绪,调理其心理,坚强其意志,使孩子勇于面对挫折,正确利用网络;五要多配合,常沟通。家长须主动配合学校,常通报情况,多交换信息,早发现苗头,防患于未然。家长如果用好了这“五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痴迷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那些用粗暴的手段简单地没收、摔坏手机的方法实际上是在激化矛盾。家长教育要入情入理,要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和父母、老师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2.家长如何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一直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家长要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做好教育引导,要教育孩子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要加强理想和前途教育,要教育孩子从小树雄心,立大志,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出原因,要教育孩子胜不骄败不馁,从小就要对孩子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以此来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决心。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要多表扬,多鼓励孩子,哪怕孩子只有一点点进步,这样孩子就能得到愉快的心理体念,不断努力,永攀高峰。    

3.单亲家庭的孩子是学校里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们容易存在缺爱、自卑、不爱表达和叛逆等特点。作为家长,自己首先就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要积极向上,事事做孩子的榜样。不管多苦多累,都不能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要多听孩子的心声,要告诉孩子不管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主动与家人沟通。单亲家长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并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和机会,在展示兴趣爱好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融入班集体中。孩子家庭的不完整,如果再加上学习和交友等方面的挫折,那他们就更容易消极自卑,破罐破摔,在前进道路上迷失方向。单亲家长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开导,多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正确看待挫折,从而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执著追求自己的理想。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关工委  蒋松海




您是 29213697 访问者

云服务支持:路特云媒体融合平台      技术支持: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