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关工委举办“科研在路上”野外考察实践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19 20:14:47 来源:教育关工委网站
为充分发挥“五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提升青年师生科研实践能力,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举办“科研在路上”野外考察实践系列活动,分别于2024年5月、7月及12月举办共三期。活动由学校及学院关工委领导带队,学院退休教师夏自强教授等作技术指导,吸引学院30余名青年师生积极参与。
走近河湖治理,传授实践经验
在夏自强教授的指导下,师生们深入考察了滁河和石臼湖的防洪设施、工程安全及生态环境。夏老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引导青年师生探究水系构成、水位动态、水质状况等关键要素,深入学习了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制度和区域联防联治策略,使师生对河湖治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夏教授还带领师生们走访了河畔、湖畔村落,与当地村民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水体状况、历年最高水位以及洪水灾害影响等信息,进一步丰富了关于河湖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影响作用的深刻理解。此外,团队前往古柏水利枢纽西山河抗旱站,了解了抗旱机站的调度运作过程,学习了现代水利工程在应对干旱挑战中的重要作用。
在石臼湖考察
在古柏水利枢纽西山河抗旱站考察合影
走入田间地头,感悟乡村振兴
夏自强教授带领学院青年师生深入田间地头,考察农业水利技术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在汤泉农场和在陈南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师生实地参观了全流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现代农业运作模式。在六合区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示范基地,师生们领略了“人-机协作”、智慧灌溉等技术,见证了通过水利建设、田块平整、高科技应用等措施增收增产的实际成效。考察过程中,夏教授为青年师生详细讲解了如何应用前沿科技实现农作物生长的精细化管理以及现代水利技术在防洪排涝、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应用,激发了青年师生投身水利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热情与决心。
在汤泉农场考察
在六合区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示范基地考察合影
走进防洪一线,传承使命担当
在暑期南京市防洪形势严峻,进入二级应急响应的关键时期,夏自强教授带领学院青年师生冒雨前往鼓楼区江东街道防汛值守点、南京潮水位站、滁河晓桥水文站、滁河襄河口闸以及荒草二圩、荒草三圩分蓄洪区等关键防汛地点考察。在南京潮水位站,师生听取了流量在线监测和水情预报情况的介绍;在秦淮河沿线,师生看到每隔百余米,堤岸上飘扬着鲜红的党旗,水利战线的同志都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在荒草三圩进退洪闸前,防汛一线同志介绍发现有4-5个管涌,县区领导带头抢险……师生亲眼目睹了紧张而有序的抗洪防汛工作,感悟了一线工作的艰辛以及老一辈水文人的担当和奉献精神。
在秦淮河等流域考察
在荒草三圩退洪闸考察合影
“科研在路上”野外考察实践系列活动是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关工委的特色和重点工作之一,2024年被河海大学关工委立项为“一院一品”项目。通过系列活动,青年师生体会到了“五老”温暖真挚的关心关爱,传承了老教师爱国、爱水的深厚情怀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未来,水文水资源学院关工委将继续深挖“五老”资源和优势,想青年所想、尽关工委所能,服务青年师生成长成才。
(河海大学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