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法学院关工委老师参加法学2402团支部“学雷锋月”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26 20:20:38
今年3月5日,是全国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为深入学习雷锋精神,激励青年学子勇担时代使命,3月13日,江苏大学法学院法学2402团支部在三江楼1601-2语音室开展“学雷锋月”主题团日活动,活动邀请到院关工委老师于晓琪莅临指导,为在场学生勾勒出一幅“助老服务+专业成长”的志愿蓝图,正式启动覆盖大学四年的持续性助老志愿服务项目。
破题:从“一阵风”到“四季青”的机制革新
会上,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她作为关工委老师即将带领2402班同学持续开展的一项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以本校退休困难教师为服务对象,建立“4年跟踪服务机制”。根据志愿服务的能力,对接数位需要帮助的老人,通过建档立卡、需求评估、提供服务、定期回访等专业流程,形成贯穿大学全程的陪伴式服务。“志愿服务不是春日的樱花,而应成为常青的松柏”。于老师开场直指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痛点。
作为具有国家社会工作师资质、从事教育工作39年的资深专家,她以翔实的数据为在场同学揭示了持续性服务的深远价值。于老师特别强调:“我们要让志愿服务的温度不因学期更迭而冷却,让受助者获得真正可持续的关怀。”
筑基:在服务中实现双向成长
“志愿服务的真谛,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共同焕发生命光彩。”于老师动情讲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典型案例:曾有位性格孤僻的学生通过持续服务失独教授,不仅帮助老人重建社交网络,自己更在过程中找到人生价值和职业方向。这种“服务-成长”的良性循环,让在场同学眼中泛起光彩。
活动现场,2402班团支部同步启动“时间银行”计划。志愿者服务时长将存入个性化成长档案,转化为关工委颁发的实践学分认证,优秀者还可获得推荐信等发展资源。这种长效激励机制,让在场的同学体会到:“原来志愿服务可以如此系统地助力我们成长。”
启航:青春誓言书写新时代雷锋答卷
在于老师结束分享的瞬间,教室响起热烈掌声。团支部书记钱泽涵同学代表全班郑重承诺,将以雷锋精神为指引,立足学业、投身实践,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展现青年担当。正如于老师所言:“当专业精神遇见青春热情,当短期活动升华为生命陪伴,这才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应有之义。”这场在三月春风里播撒的种子,正孕育着跨越代际的温暖力量。
(江苏大学关工委)